心理信箱:中高考前 我們一起逾越高原現象
來源:中國青年報 發布時間:2022-05-10 16:29:12
心理老師:
您好!
我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經歷人生的重大考試,3年下來成績都很穩定,但在最近進行的一次模擬測驗中,成績下滑嚴重,滑到了班級的中下水平,特別是數學,僅僅得了89分,自己覺得很慚愧:“我已經非常努力地復習了,可是考試時,很多知識點明明會做的,可就是怎么也想不起來,考完后,就都想起來了……”這樣下去該怎么辦呢?問數學老師,她也束手無策,讓我來找心理老師……
紹宇
你好!
感謝你的信任,很能理解此時此刻你內心的感受,臨考還不到一個月的壓力下,似乎聞到一股焦灼味。你明明非常努力了,成績卻停滯不前,這的確令人煩惱,也令人著急。
除此之外,會不會有以下一些情境:覺得學習負擔比以前更重了,難以應付;認為自己的學習效率無法提高而苦惱;最近考試成績時好時壞;覺得自己沒有以前聰明了;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如別人;對學習知識總是學前忘后;認為自己學習上缺乏潛力;試卷上的題目自己總是復習不到;希望找到合適人談談自己學習方面的苦惱;總擔心老師找自己談話。
這種感覺是很多畢業班同學都會出現的問題,這是怎么回事呢?那我們來看看心理學上是怎樣解釋這一現象的。
人在復雜學習的過程中,練習到一定時期出現的練習成績暫時停滯不前,出現學習效率低,學習進步緩慢,甚至停滯的現象。這個現象稱為“高原”現象。
其實,每個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“高原”現象。因為在為各種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中,學習者一般都要經歷以下四個階段:一、學習開始階段;二、迅速進步階段;三、高原階段;四、克服高原階段,我們在復習過程中,多數會出現“高原現象”,只不過經歷的時間長短、程度不同而已。
“高原”現象不是歇息極限,它是客觀存在的,但走出“高原”現象并不意味著學習到了極限、成績到了極限。很多同學對出現“高原”現象感到束手無策,甚至影響了心態,影響到了學習。有的學生誤認為自己的腦子不行了,記不住,腦袋一團漿糊,因此對考試失去了信心,有的同學進入高原期,情緒波動很大,產生焦慮、緊張、不安甚至恐懼的情緒。此時,要了解“高原”現象是客觀存在的,調整好自己以積極心態、良好的方法來應對學習中的“高原”現象。
這樣認識后,出現“高原”現象并不意味著學習已經到了極限,要嘗試著去突破,讓學習再上一個臺階。
建議的應對策略是:相信自己的知識積累;合理安排時間;調整復習計劃(突破狹隘的思維局限,才有可能進步);讓復習更輕松(在輕松的情緒下學習)。
你的老師:曹大剛
信后反思
考前高原狀態,是經常體會到的一種負性體驗,是一種無力感、頹敗感,出現對自己認知上的偏差,這與長期處于焦灼狀態有一定關系,猶如一根橡皮筋長期拉直,失去了一定彈性。這是一種客觀現象,每個人的持續時間和程度不同。
覺察到“高原”現象,要適當調整學習的方式和時間,讓自己積極放松冥想,暗示自己一定可以迎戰接下來的挑戰。
“高原”現象的出現,很容易產生對自己消極的評價,家長和老師容易在慌忙中幫倒忙,強化這種消極暗示。最好的辦法是自我識別,自我調整,自己去應對,這種狀態和感覺,自己體會得最真切。
責任編輯:陳曉芳